石晓辉委员:
非常感谢您对金融工作的关注与支持。您提出的“关于农村基础设施灾后重建工作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灾后重建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地区长远发展。2021年暴雨灾情发生以来,我市高度重视,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支持力度,积极支持灾后重建。
一、农村基础设施灾后重建金融支持情况
(一)强化组织保障。成立新乡市金融支持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金融副市长任组长,副秘书长为副组长,金融局、人行、银保监、发改、农业农村、水利等14家市直部门为成员,统筹推动灾后重建金融服务工作。出台《关于印发新乡市金融支持灾后重建工作方案的通知》(新政办〔2021〕38号)、《关于做好防汛救灾金融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新金〔2021〕46号)、《新乡市金融工作局等六部门转发关于加大灾后重建信用贷款投放的通知》(新金〔2021〕50号)、《新乡市金融工作局等三部门关于进一步支持企业加快灾后重建恢复生产经营的通知》(新金〔2021〕51号)、《新乡市金融工作局关于充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加大灾后恢复重建信贷支持力度的通知》(新金密电〔2021〕1号)等文件,引导督促金融机构加大对受灾企业支持,并要求聚焦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及早介入、跟踪服务,全面做好重点地区、重点领域的项目建设、农田水利设施修复和被毁道路、电网、通信、饮水等基础设施重建的金融支持。今年6月份,市金融局、人行新乡市中心支行、新乡银保监分局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暨信贷投放“百日攻坚”活动方案》(新银发〔2022〕51号),明确开展助企纾困专项行动,从落实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加大对普惠小微贷款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大重点企业纾困支持等七方面,推动金融机构扩大金融惠企纾困政策覆盖面,全力支持受疫情影响的涉农、民营、小微等各类主体发展。
(二)强化政金企对接。一是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引导金融机构围绕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在新乡智慧金融服务平台上开辟防汛救灾金融服务专栏,上传各金融机构专项支持产品,并通过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开展宣传。二是全面摸排对接企业和项目融资需求。全面摸排受灾的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和受灾企业融资需求,其中还重点摸排了农业农村领域基础设施项目,并及时向金融机构推介,要求金融机构积极对接,对符合条件的加大金融支持。三是组织开展多场银企对接活动。暴雨灾情发生后,我市在凤泉区、牧野区、辉县市、卫辉市等受灾严重地区开展政银企现场对接,并与省金融局联合组织召开了河南省金融机构支持新乡灾后恢复重建政银企对接会,19家省级金融机构莅新现场开展对接,达成灾后重建签约项目20项,签约金额超千亿。2021年下半年以来,新乡市与农发行河南省分行、农业银行河南省分行、邮储银行河南省分行、郑州银行等多家省级金融机构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中,明确加大对卫辉市、辉县市、凤泉区、牧野区等受灾严重地区农业农村领域基础设施灾后重建项目的金融支持。
(三)加大融资支持。成立市级金融服务工作专班,开展“金融助万企”专项行动,推动金融机构深入企业开展“一对一”“面对面”融资对接服务,引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出台的金融支持灾后重建各项决策要求,落实再贷款再贴现、积极申请救灾应急贷款、发放灾后重建信用贷款、不抽贷不断贷、延期还本付息、降低贷款成本等政策措施,有力支持受灾企业发展。各银行金融机构在大灾面前讲政治、顾大局、勇担当,积极开通绿色信贷通道,主动对接,积极投放,大力支持全市灾后重建工作。截至5月末,全市累计发放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贷款168.7亿元,对受灾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新发放贷款91.2亿元,发放灾后重建信用贷款2.78亿元,对防汛救灾领域实施延期还本付息涉及金额18.1亿元,疫情以来累计为普惠小微企业办理到期贷款本息延期102亿元。同时,我市为加快重大项目灾后重建,积极对接并邀请国开行河南省分行提前介入卫辉灾后重建项目谋划,创新打造“县域资源整合、市级平台运作、银行贷款支持、央企施工建设”的四方合作、市县联动项目建设模式,目前卫辉灾后重建一期项目已获得国开行总行29.4亿元授信支持,该模式已在辉县市等县(市)、区推广。该项目融资模式获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认可,成功入选2021年度河南省经济体制改革十大案例,相关做法获省金融局、发改委、人行等多部门联合发文在全省推广。
(四)强化提升融资担保服务。建立完善政银担再风险担保机制。2021年我市建立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 将担保公司符合要求的融资担保业务纳入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范围。目前, 我市已逐步构建“政银担再”1:2:3:4风险分担机制,即政府、银行、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省中原再担保集团和国家融担基金)分别按照10%、20%、30%、40%比例分担代偿风险。2022年初,推动新乡国资集团与中原再担保集团合作设立了注册资本金5亿元的新乡中新担保公司。同时,积极与省农信担保合作,充分发挥省级担保机构作用,有效破解农业发展中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截至2022年5月底,省农信担保累计为我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担保规模1.74万笔、32.84亿元,重点支持我市优质小麦、良种、生猪、肉牛等产业,累计为我市新农主体节省融资成本超亿元;积极推广豫农担-救灾贷产品,支持受暴雨灾情影响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的发展,已累计发放相关贷款1175笔、4.5亿元,发放金额占全省发放金额的40.6%,位居全省第一位。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市将认真贯彻落实近期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市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要求,继续加大金融支持灾后重建工作力度,并将结合您所提建议,继续聚焦支持受灾企业和农业农村领域基础设施项目等主体,为全市灾后重建工作源源不断注入金融活水。一是全面强化重大项目融资保障。实施重大项目“三个一批”金融服务专项行动,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聚焦灾后重建、交通和能源领域基础设施重大项目、新基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发挥金融机构“融资+融智”优势,开展项目建设前中后全周期全链条金融服务,落实主办银行机制,优先配置信贷规模,建立审批绿色通道,提供优惠利率支持,推动资金要素保障与项目建设同步。加强与相关部门及国有投融资主体协作,进一步推广灾后重建项目融资卫辉模式,并持续开展融资模式创新。二是持续强化受灾受困企业金融支持。发挥市级金融服务工作专班作用,组织金融系统开展信贷投放“百日攻坚”行动,并将行动深度融入“万人助万企”工作中,通过实地走访、现场对接以及开展“线上+线下”银企对接活动等形式,督促金融机构落实好展期、续贷、减免逾期利息等金融纾困政策,做到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不因灾情影响下调贷款风险分类,同时充分用好应急转贷资金政策,有力支持受灾受困企业发展生产,提升实体经济金融获得感和满意度。三是切实加强金融对乡村振兴的支持。继续推广“党建+金融”工作模式,组织农信社系统持续开展“整村授信”,切实做好对涉农经营主体、农户等的信息采集、评级授信、贷款投放等工作,有效推动金融资源向农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继续深化与省农信担保的合作,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的支持,力争在2022年底前将平均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金融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022年6月22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新乡市金融工作局 0373-3696765
联 系 人:祝晓琳
邮政编码:45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