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关于市政协第十二届五次会议第180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3-03-20 17:08:33 发布人: 阅读次数:1592次

曹金聚委员:

您提出的提升民营企业服务质量”的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民营企业发展,市金融局牢记服务实体经济的职责使命,在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深化金融领域改革、防控化解金融风险上面精准发力,通过打好“银企对接、政策工具、企业上市、地方金融改革”等一系列“组合拳”,主要金融指标持续位居全省第一方阵。2022年,市金融局对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2022年全市新增融资达到920亿元”目标要求,围绕全市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方法,开展“上门”服务,对重点项目谋划建设问诊把脉;常态化开展对接,一季度累计开展银企对接活动10余次,全力保障企业融资需求;创新“四方合作 市县联动”投融资模式,成功入选全省经济体制改革十大案例,受到省委书记楼阳生肯定,在全省范围内复制推广;持续推动企业上市,实现天力锂能IPO顺利过会;全市一季度新增融资达339亿元,实现全年目标的36.8%,实现首季“开门红”,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的资金保障。现将具体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引导调度,保障融资需求。建立金融机构月调度工作机制,坚持每月调度信贷投放情况,引导金融机构紧盯全市重大项目和企业需求,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今年以来,在疫情反复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全市新增融资和信贷投放整体保持增长态势。截至5月底,全市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821.27亿元,位居全省第4位;较年初新增140.78亿元,位居全省第5,已完成全年贷款投放任务(320亿元)的43.99%同比增速12.71%高于全省平均4.49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5。同时,信贷投放结构持续优化。一是企业贷款保持稳定增长,较年初新增68.97亿元,占新增贷款总量的比重由2018年底的32.68%2019年底的31.68%2020年底的32.10%2021年底的45.17%上升至当前的48.99%二是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主要是住房按揭贷款)占比不断下降。5月底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主要是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较年初新增40.71亿元,同比少增28.05亿元;占各项贷款新增额的比重为28.91%,较年初下降4.25个百分点。三是资产质量稳定优化。截至5月底,市不良贷款余额52.88亿元,不良率从年初的1.9%下降至5月末的1.87%,资产质量始终位于全省前列

    二、强化纾困帮扶,减轻企业负担。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采取下调利率、减免服务收费、调整还本付息安排等方式,降低企业综合成本,帮助企业减轻负担。一是实施还本付息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对受疫情影响、信用记录良好、有发展前景、暂时困难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合理给予贷款展期和续贷安排,不得盲目限贷、抽贷、断贷。可根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申请,结合企业经营状况,给予企业一定期限的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安排,本息最长可延6个月。一季度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延期还本户数6810户,还本金额67.89亿元;延期还息户数329户,延期还息金额1.69亿元。二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积极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严格落实信贷融资收费和服务价格管理规定,合理确定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向实体经济减费让利

三、强化对接服务,推动银企共赢。坚持线上+线下同时发力,增进银企沟通和互信,打造政府搭台、银企协作、信息共享、互利共赢新局面一是加强线上信息共享建设完善新乡智慧金融服务平台,动有融资需求的中小微企业在新乡市智慧金融服务平台提出融资申请,银行业金融机构快速精准对接,实现24小时实时不间断对接。截至目前,新乡市智慧金融服务平台企业注册数达39134户,位居全省第1位;各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新乡市智慧金融服务共享平台线上累计发放贷款4651笔,贷款金额达89.63亿元,分别位居全省第4位、第3位。二是常态化开展线上对接活动。2022年以来,依托新乡市智慧金融服务平台优势,常态化开展以“引金融活水 添企业活力”为主题的线上常态化银企对接活动,为企业发展源源不断注入金融活水。截至目前,我市先后举办线上常态化银企对接活动17次,内容涵盖供应链金融“专精特新”“科技型创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主题的专题银企对接活动,参与企业千余家,达成签约金额17.6亿元。线上银企对接工作获得省级金融管理部门肯定,荣获2022年一季度全省线上常态化银企对接先进的单位。三是持续开展金融助万企活动。依托“万人助万企”活动,在金融领域开展“金融助万企”、“行长进万企”专题对接活动,转变金融服务方式,从“开门迎客”向“上门服务”转变实地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先后开展走访调研企业3862家,共1115家企业提出新增或续贷融资需求,涉及金额257.17亿元,已达成实际融资金额211.46亿元,融资意向达成率82.15%

    四、强化培育培训,加大资本市场融资。持高层次推动、保姆式服务、多样化培训,持续推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截至目前,我市现有上市公司8家(含过会待发企业1家),位居全省第6位,今年华兰疫苗成功发行上市,天力锂能过会待发;现有在审企业2家,在辅导企业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4家,四板挂牌企业677家,省定首发上市重点后备企业29家,市级上市后备企业52一是强化政策引导。印发《新乡市企业上市实施方案》,扩大奖励范围,提高奖励标准,对境内上市的企业市财政奖励500万元,指导各县(市)、区成立企业上市服务专班,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服务政策。二是强化企业服务。多次带队走访上市后备企业,召开现场协调会13场,现场协调企业问题;依托省、市、县三级企业上市绿色通道、万人助万企工作机制,调研企业25家次,针对性解决企业上市问题30项。三是强化宣传培训。联合省金融局、河南证监局、沪深北交易所、投融资机构等,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召开企业上市培训交流会等专题宣传培训活动,今年以来,开展资本市场线上线下培训16场,持续营造浓厚上市氛围。

五、完善地方金融体系,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支持地方金融组织加快发展,鼓励其对信用良好企业实行优惠利率,对受疫情影响暂时还款困难的企业加大续贷、续作力度,及时采取调整还款计划等方式加大支持力度。一是补齐地方金融组织短板。2022以来推动7家地方金融组织完成设立。新投保理公司、中新保理公司相继成立,填补了我市商业保理的业态空白,成为全省第四个地方金融全牌照覆盖的地市。聚焦新乡本土企业,为企业盘活应收账款和优化资产结构提供金融服务20225河南新投保理为电波科技城项目上游供应商新乡太行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公司提供保理融资1000万元,成为我保理公司开展的第一笔商业保理业务。二是建立完善政银担风险担保机制。鼓励政府、银行、担保合作,创新金融产品,共同分担风险。目前,我市共有6家融资担保机构建立政银担联动机制,风险分担比例为1234三是平均担保费率降至1%下。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坚持保本微利原则,在可持续经营的前提下适时调降担保费率,分层次实施差异化降费政策,对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实行低收费,力争在2022年底前将平均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

六、融资模式创新在全省范围内获认可。深度总结融资模式创新成果,在支持卫辉灾后重建中探索的“依托县域资源禀赋、市级投融资主体运作、政策性银行贷款支持、央企参与施工建设”的四方合作、市县联动投融资模式,得到了省级层面的高度任务。已成功入选2021年度河南省经济体制改革十大案例”,并得到省委书记楼阳生认可,在全省范围内复制推广。   

    下一步,市金融局将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聚焦“两个确保”和“十大战略”,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保障。一是强化信贷投放引导和融资服务。深入开展“制造业融资”、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等专项提升行动,引导银行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常态化开展分层次、分领域、分区域的专题银企对接活动,每月开展一次金融运行分析会,持续加大对信贷投放调度和引导。持续推进“金融助万企”,强化企业融资问题协调,提升企业获得感。提升智慧金融服务平台运营水平,加强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拓宽智慧金融服务覆盖面。二是强力推进企业上市。深入实施“登顶太行”五年行动计划,强化政策支持、分类指导、精准服务,挖掘充实上市后备资源库,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常态化开展企业上市培训,畅通“绿色通道”,加快天力锂能、科隆新能源、中兵通信等重点企业上市步伐,壮大上市企业规模,推动直接融资比例持续提升。三是加大重点企业纾困帮扶。重点做好重点企业的纾困帮扶工作,持续跟踪企业贷款情况,及时跟进协调,帮助企业稳定存量贷款。引导企业积极开展自救,聚焦主营主业、盘活有效资产,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感谢金融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2022622    

 

联系单位及电话:新乡市金融工作局  0373-3696322

人:户佳佳

邮政编码:453003